HOME> 世界杯北京> 一口气了解AMD

一口气了解AMD

2025-05-08 17:54:56     世界杯北京    

来源:雪球App,作者: 绝境攒股,(https://xueqiu.com/1911588736/321560419)

转 05 苏妈出现 2014-2024

但是,就在这无尽的黑暗时刻,有一个人,她驾着七彩祥云,伴随着背景音乐从天而降,她就是2014年AMD的新任CEO,苏姿丰,大家亲切地称她为:苏妈。

1 苏妈趣谈

苏姿丰是个绝对的技术精英,在MIT主攻电气工程学,从本科一路拿到了博士学位。

之后在德州仪器、IBM等公司都从事芯片相关的工作。

顺带一提,大家要是看过苏妈和老黄的采访视频,就会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,就是这俩人的语速非常快,正式的发布会可能还有意压着点语速,但一到私下采访,那语速都跟"突突突突"的机关枪似的,不像一般的CEO说话,那语速慢得简直让人着急,想开2倍速听。

2 高性能计算

言归正传说回AMD,苏妈刚上任的时候,面临的局面非常棘手,那时候的AMD已经非常困难了。所以首先就是一波经典操作,例如简化公司流程、维护客户关系、削减成本等等。这些都很重要,但是最关键的是苏妈做了两个战略上的转变。

第一个决定就是高性能计算,就是让AMD不能把重心一直放在低端芯片上了,没前途,附加值、利润率全都低。她重新把AMD的重心聚焦在开发高性能的芯片上。我看了她无数采访,她经常提在嘴边的就是"High-Performance Computing", 高性能计算。

终于,经过了两年的战略整顿,2016年底,AMD吹响了反击的第一声号角,推出了搭载全新Zen架构的锐龙芯片。这个Zen架构是一套全新的框架,与英特尔的架构和制程工艺完全不同。

简单来说就是它用很多叫做Chiplets,小芯片集成成一个大芯片,这样灵活性更高、良品率更高。AMD最近的CPU和GPU都是基于这个小芯片的底层架构。

本来AMD给新芯片订的目标,是要超过之前的推土机40%,市场上很多人都觉得这有点天方夜谭了,它很难一步夸这么大。可没想到第一代锐龙居然提升了52%。不光比英特尔同级别的8核处理器i7 6900K速度更快,而且价格只有它的不到一半。

其实第一代锐龙,从技术上来说,并不能直接取代英特尔,但接下来几年Zen架构的优化,才真正让AMD势如破竹:

2019年推出7纳米制程,搭载Zen 2 的锐龙3000系列,游戏领域的PS5, Xbox X和S系列,以及Steam Deck全都是用的Zen2架构的APU芯片;

2020年推出Zen3架构的锐龙5000系列诞生,从这一代开始,AMD的芯片水平几乎已经全面超越了英特尔。

2022年推出5纳米制程,Zen 4架构的锐龙7000系列。

靠着锐龙系列的强势回归,AMD在桌面CPU的市场份额,再一次回到了和英特尔势均力敌的态势。

3 拓展业务线

不过这还远远没完,AMD好不容易研发出颠覆性的Zen架构,当然不能是拿给PC端的消费者用用就完了。这就说到苏妈的第二个地狱级别的任务了:拓展业务线。

其实,苏妈刚刚当上CEO的时候就发现,AMD过于依赖CPU了。所以她在2015年提出了公司的三个增长领域:

游戏

数据中心

沉浸式平台

就苏妈当时这个眼光,放到现在来看都还是挺毒辣的~

顺带一提,在苏妈还没当上CEO的时候,其实就已经靠着推动游戏业务救了AMD一把。

AMD在当年收购ATI之后,黑暗中的一根救命稻草,正是利用自己横跨CPU和GPU的优势在2011年推出了APU,Accelerate Processing Unit, 加速处理器,你可以简单的把它理解成是在一块芯片上融合了CPU和GPU。

2012年,还是高级副总裁的苏妈,牵头让各大游戏机巨头都选择了AMD的芯片。推动游戏业务给AMD带来了每年两三亿美元的利润,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个人电脑端带来的巨大亏损,帮着AMD活了下来。

所以大家不难看出,苏妈提出的这三大领域:

游戏方面,在苏妈的带领下AMD一直垄断着主机市场,今后按步发展就可以了。

而数据中心,其实是最近几年AMD增长势头最猛、也是潜力最大的区域。

数据中心就是什么云服务商啊、企业啊、超级计算机啊,都得找英特尔、AMD买CPU;找AMD、英伟达买GPU。

其实,之前服务器的CPU几乎完全是英特尔的天下。

为什么呢?因为企业客户需要的都是更高端的芯片、能效比更好的芯片,AMD之前跟英特尔相比根本没有优势。

所以想要抢占数据中心业务的话,必要先决条件就是得有能力设计出最顶尖的芯片。

这不就和咱们上文提到的苏妈的第一条战略:高性能计算,对上了么。

这就是苏妈厉害的点,研发出高性能的Zen架构很厉害,提前预判数据中心的潜力也很厉害。但更厉害的是,它同时完成了这两点,并且这两个关键点成功对应,这才能成就今天的AMD。

4 EPYC - 霄龙

所以Zen架构推出之后,苏姿丰极其重视数据中心业务,她表示:数据中心业务是AMD拥有 "最大潜力的增长点,是AMD头号战略阵地 (No.1 1 Strategic Priority)"。

AMD很快推出了针对企业用户的EPYC系列芯片,中文叫霄龙。经过了几代升级优化之后,现在几乎已经在技术上完全超越了英特尔对标的至强系列。

企业用户购买这些CPU, 不仅购买量大,而且那都是要用到极致的。所以他们挑CPU非常讲究TCO (Total Cost of Ownership),总拥有成本。简而言之就是企业买它的性价比。

买CPU不光是它本身的成本,而且它是要持续不停几乎不间断地工作的,它的耗电量、维护成本、散热成本等等,对企业来说也是非常关键的。

而AMD的这款EPYC的强项就是性价比。这个AMD可是非常“阴险”啊,它在官网上设置了一个特别方便的对比工具,随便选任意一个霄龙芯片和英特尔的志强芯片对比,价格怎么样、速度怎么样、用电量怎么样,可以随便挑产品、参数,全都赤裸裸的拉出来对比。国内可能还有广告法的限制,但是在国外真的就可以这么对比。

我简单玩了玩,大概同级别的芯片,AMD要比英特尔便宜20% - 50%,维护成本要低10% - 30%吧。

有人可能会担心AMD故意美化自己的数据、压低英特尔,我觉得这应该不至于,不然的话英特尔还不得把AMD告上法庭。

虽然是赤裸裸的拉踩,但英特尔也是一点脾气也没有,这说明AMD得有十足的底气才敢这么和英特尔硬钢性价比。

全世界最大的三个超级计算机中有两个,都用的是AMD的EPYC。

当然,企业买东西不能跟消费者似的说换就换,所以EPYC的市场份额并没有跃迁式的飙升,不过亚马逊的AWS、微软Azure云、谷歌云、IBM云等各大厂商全都开始部分使用AMD的EPYC芯片。

而且我听说国内互联网的企业,EPYC采购比例还是很高的,毕竟大家这么爱刷视频,比如大家刷那种4K视频,刷得有点卡顿的时候,就说明那个企业可能需要加购服务器了。

5 赛灵思

同时,光EPYC芯片还没完。苏妈为了拓展业务领域,还花了490亿美元的巨款,买下了芯片巨头赛灵思,它可是FPGA芯片 (Field-Programmable Gate Arrays)领域的头号玩家。

这个FPGA芯片简单来说,就是不同于CPU、GPU的另一种芯片。像电动车、火星车、通信基站等等设备里都会用到。总之就是AMD靠收购赛灵思大幅度扩大业务范围,而且这样一来,这么广的业务覆盖就会大大增加它对数据中心业务客户的吸引力。

知识点:股票收购

FPGA业务咱就不再展开了。不过我想展开的点是什么呢?

咱来看看收购这部分,这可是490亿美元的巨资,当时虽然AMD如日中天,但手上也没有那么多闲钱。它又不像财大气粗的微软,还能现金收购动视暴雪,

大概只有20 - 30亿美元的现金作为缓冲,它是怎么吞下490亿的赛灵思的呢?

咱来看看今天的财经小知识。

AMD选择的是换股收购,就是:我拿我的股票换你的股票。

苏妈就说:"要不然这样,咱们收购完成之后,我没钱给你,不过赛灵思的所有股东都可以得到1.7234股AMD的股票。"

简单换算一下,当时宣布收购的时候,AMD的市值大概是1000亿美元,收购赛灵思以后,赛灵思就会价值大约350亿美元,合并之后总市值就变成了1350亿美元,赛灵思的股东会占有26%的股份。

而且因为两边的股票互换比例是定死的,所以从收购宣布之后,AMD和赛灵思的股价就几乎一致地开始变动了。所以很有意思的一个现象是,AMD宣布2020年十月收购的时候市值是1000亿,结果一年多以后,2022年2月14日情人节收购才完成,那时候AMD的股票又涨了将近40%,所以赛灵思的收购价格就从350亿美元自动上浮到了490亿美元。才出现了这么个收购价格暴涨100多亿的神奇现象~

这就是资本市场所谓的"空手套白狼"。打个可能不恰当的比喻:因为AMD之前几年股票疯涨,自己的肉变得像唐僧肉一样值钱,这样再想买东西就不用花钱借钱了,直接从身上割下来一块跟别人换,就完成了芯片史上最大收购。至于一般公司为什么选择换股而不是借债收购,换股里面又有什么门道,这个我们以后有机会再说~

总之,AMD凭借着基于Zen架构的EPYC系列再加上收购赛灵思,数据中心业务一路高歌猛进,股票一路飞涨。

苏妈在2020年、2021年连续两年被财富杂志评选为商界最具影响力女性。2022年成为AMD董事长兼CEO。

6 英特尔遇难

其实,AMD能这么快领先,也有英特尔出现失误的一部分原因。

它从2015年之后,就每年跟挤牙膏一样升级换代,让众多消费者都非常不爽。其实是因为英特尔由于一些技术问题,导致10nm制程出现了困难,所以在14nm阶段原地踏步了好几年,英特尔甚至被逼得在2019年书面给所有客户道歉自己的生产遇到瓶颈,造不出来。

"Tick Tock 战略"到14nm就Tock Tock Tock ...Tock 不下去了,英特尔因此不得不抛弃了自己的"Tick Tock战略"。

这其实就是为什么很多人认为当年AMD卖掉晶圆厂业务是个很明智的决定,不是因为制造业务不好,只是这两个业务看起来在一个产品线上,实际上管理模式、运行方式、核心技术都有很大不同,很难同时管理好这两边让他们同频。

英特尔就是因为制造这边出问题了, 导致整个芯片线延误;

而反观AMD,它就很灵活了;本来还一直和当年拆分出的晶圆厂Global Foundries合作,后来感觉它不太行,轻轻松松就换成了台积电,毫无压力。

所以,很多公司并不是越大越好,反过来其实很多职业经理人、或者基金经理给到大部分公司的建议,都是拆分掉一些协同效应低的业务,这才是最高效的。

7 AI助推

时间来到2023年AI年,AMD当年收购ATI差点把自己搞垮,也终于迎来了丰收,作为市场上唯二的独立显卡公司,AMD又迎来了二级助推。

去年推出了一系列AI芯片,刚一出来,就被微软、Meta、OpenAI哄抢。

数据中心业务营收,2023年四季度环比暴涨43%,达到23亿美元,超过游戏业务成为AMD的第一收入来源。

短短8年间,AMD股价翻了超过一百倍,AMD从濒临破产到登上巅峰,市值达到了3000亿美元,快到英特尔的两倍,甚至超过了丰田、茅台, 和英伟达一起成为了AI两大妖股。

虽然从绝对值来看,英特尔现在的营收、市场份额等等都还是老大,但是AMD的潜力和增长的势头,头一次结结实实的把英特尔远远甩在了身后。

而GPU那边和英伟达的竞争呢?

可能有人会觉得,英伟达太牛啦,怎么怎么厉害。是,它厉害肯定是没错。不然咱有一期也不会专门聊它是吧~

其实我觉得吧,现在AMD和英伟达之间的关系,其实完全并不像之前和英特尔那种,有点类似零和博弈,得大家抢客户、抢市场。

现在AI需求远大于供给,只要研发出来了足够厉害的芯片、足够厉害的产品,客户大把大把排着队来,我管你是苏妈、老黄还是隔壁老王呢,只要好用,我都要!

这对于AMD和英伟达来说完全是蓝海,完全不是零和博弈。所以AMD、英伟达现在其实就是在和自己赛跑、和技术赛跑,就像苏妈说的,"AMD不用非得击败英伟达才能在显卡市场取得好成绩"。

现在轮到英特尔着急了,他在2021年换了新的CEO,选择走和AMD完全不同的路,把宝压在了芯片制造上,狂甩200亿美元新建两个晶圆厂,力图在2027年追上和台积电的工艺劣势。英特尔手上依旧还有很多牌可以打,AMD和英特尔之间的战争更还远没有结束。